近日,我校三位优秀学员作为陕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十六期高校班学员,根据统一安排,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教育和实践锻炼,通过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心得分享、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和领会延安精神内涵,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延安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伟力
学员们先后前往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延安大学校史馆参与延安精神红色教育。同学们通过阅览图文资料、参观实物展示和聆听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细致学习了解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担强国使命。
现场教学引领,淬炼思想之魂
在张思德纪念广场,杨延虎教授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始末谈起,介绍了张思德的生平事迹和张思德精神,并以延安革命时期党群关系变化实例,阐释了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原址旁,张文生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毛泽东、黄炎培“窑洞对”的历史情景,并围绕“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分别阐释了毛泽东窑洞对“人民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和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给出的“坚持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
在四·八烈士陵园,学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了解陵园的纪念意义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从前辈的革命历程中感悟初心,接续奋斗。我校白子阅同学作为学员代表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躬身实践锻炼,厚植使命情怀
学员们来到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聆听了2名消防员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拼搏的故事,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宣讲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此外,学员们近距离参观了解了各类消防车、消防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积极参与了模拟消防项目的训练。
在南沟实践基地,学员们各自划分了责任田,在乡亲们悉心讲解和手把手教学下体验了玉米种植。起垄、覆膜、打孔、播种、覆土……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员们详细了解南沟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三变改革”,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的壮举,切身感受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此次学习实践过程中,还组织了学员就学习心得进行了交流分享。我校贡梓远同学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表示,要坚持吃粗粮、接地气,通过躬身实践感受泥土之辛、稼穑之苦,将坚持在困难艰苦地方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定人民立场。
学员心得
非常荣幸参与这次陕西省“青马工程”高校班赴延安的主题教育活动。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我切身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延安之行,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实践课,让我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净化了一次信念的灵魂,吸收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后,我将继续本着做一名积极好学、刻苦钻研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树立正确的信念观,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时代青年!
——白子阅
近年来,我校共青团积极响应要求,在全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并按要求推荐优秀团学骨干参与陕西省“青马工程”培训。学员们在培训中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树立了崇高理想信念,优化了能力结构,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长足的进步,发挥了共青团青年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校团委新媒体中心陈美名)